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涂附磨具的发展形势总的来说是很好的,2005年全国的涂附磨具产量已达到25,661万平方米,产值达到195,001万元,产品品种不断增加,产品质量也逐步提高。但是其技术和质量水平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仍然没有缩小的迹象,每年不断增长的进口额表明了这一点。据海关统计,2005年进口涂附磨具总值达到12,100万美元,如果以均价4美元/平方米计,相当于进口涂附磨具约3,000万平方米。为什么我国质量优良的涂附磨具产品就迟迟制造不出来呢?究其主要原因,原布处理水平不高是其中之一。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没有良好的原布处理工艺和装备,就没有好的原布处理质量,是制造不出多品种、高质量的涂附磨具来的。
大家都知道:涂附磨具的原布处理,包括:烧毛、退浆、煮练、水洗、干燥、定型、上浆、压光和配料等一系列的工序。通过这一系列的工序,以达到改善和提高基材的物理机械性能,赋予其良好的涂胶植砂质量和良好的产品使用性能的目的。具体地说要达到如下几个目的:填堵布孔,提高布基正面与胶砂层的粘结力;提高布基平整挺括性能;使布基定型,软硬性能适中;根据需要赋予基材一定的耐油、耐水性能;提高基材外观质量。由于涂附磨具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品种对这些要求又是不一致的。比如填堵布孔,对于要求柔软性比较好的产品,就采取正面刮浆的形式,使堵孔性能好,达到基材柔韧性好的目的;而对于要求能够经受重负荷的高强度砂带来说,虽采取多次的上浆处理,仍要保持植砂粘结剂对基材的一定的渗透性,使胶砂层对基材的粘结性更加牢固。再比如使基材定型,对于强力磨的砂带,就要求基材在正确的拉伸条件下浸渍上浆,基材定型要好,使它在整个制造过程中收缩比较小,而在产品磨削使用过程中延伸比较小;而对于要求柔韧性比较好的产品,一般就不进行拉伸处理。因此,涂附磨具的多样性,使原布处理的要求也是多样的,这就对涂附磨具原布处理的原材料、工艺装备和技术有了很高的要求。
那么,我国涂附磨具原布处理的现状又是如何呢?我国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前,除了二砂于六十年代引进民主德国生产线,有单独的原布处理工序以外,其它工厂都没有单独的原布处理工序,而是和制造线连起来的,工艺十分简单。由于那个时候,大家都生产低档次的页状动物胶砂布,这样的处理符合了成本低的要求。八十年代,为了促进我国涂附磨具的发展,满足日益增长的需要,二砂首先引进了德国的全套涂附磨具生产线设备和技术,其中包括了一条从原布检查和烧毛开始,直到拉伸定型、浸渍和刮浆的原布处理装备和技术。紧跟着,当时全国最大的涂附磨具工厂――上海砂轮厂也进行了引进,但他们没有引进原布处理的设备和技术。九十年代末,白鸽集团(原来的二砂)从韩国引进了混纺布处理设备和技术。本世纪初,顺德小太阳也从韩国引进了混纺布处理设备和技术,不少企业也引进了韩国的混纺布处理的技术。除此以外,我国众多的涂附磨具生产企业,都是仿照白鸽的原布处理技术来生产的,其中除近年来邢台涌泉、常州金牛等采用了昆山凯意等企业的设备外,绝大多数还都是自制的设备。我国自二砂引进原布处理设备和技术以后,二十多年来,主要的涂附磨具企业差不多都引进了国外的涂附磨具制造装备和技术,但几乎没有一家引进原布处理装备和技术的。这就造成了我国原布处理技术相对于制造技术的落后,它也制约和限制了制造技术的发挥。
为什么造成以上的状况呢?我们认为:大家对原布处理的重要性的认识不足,是其主要原因。尽管从表面上,大家也承认原布处理的重要性,但在实际上遇到问题,就把它忘了,总是在制造线上找原因,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比如差不多整个行业都关心的“荷叶边”问题,过去大家都找不出原因,实际上它就是原布处理的问题,就是“定型”的问题。由于定型的装备差,而造成不能在正确的拉伸条件下,进行正确的浸渍和干燥,进行正确的定型。我们可以断言:如果没有良好的原布处理装备和技术,这个问题是无法根本解决的。
其次是由于引进原布处理设备和技术的投资太大,二砂当年引进原布处理的钱比引进制造线还多,现在德国门福士的一台定型机就卖到100万欧元以上,这也是即使是想重视原布处理的企业家们的一时难以解决的难题。
引进不行,实力不足,我们就自己研究创新吧,但同样是实力不足。过去的大中型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正处在艰难的改制转型时期;而新兴的民营企业的人才和技术明显滞后,尽管近年来也在不断努力。
面对以上问题,我们如何解决呢?
首先还是必须提高大家对原布处理重要性的认识,这是最重要的,有了它,以下的解决办法才可能实施。这不是停留在口头上的,而是要赋予实际行动的,要加强财力、人力、物力的投入,通过各种途径来提高我国涂附磨具原布处理的整体水平。
努力提高我国原布处理的工艺水平,以达到提高质量、增加品种的目的,这也是当前十分紧迫的任务。以几乎大家都生产的51全树脂砂布产品为例,我国绝大多数厂家的生产工艺都是从白鸽的工艺演变过来的,演变的途径,自觉不自觉的都是降低原材料的质量,减少原材料的品种,简化工艺和质量控制。应该说这是这些企业创业的艰难导致的,但演变的结果却是:在基本保证应用的前提下,降低质量、降低成本,使51产品成了低档、质次的代名词。当前,很多企业都已具有相当实力,尽管他们近年来也作了不少改进,但并没有根本改变这种局面。现在已经到了根本改变这种粗放的工艺,使之科学化、标准化,以达到原布处理质量好、品种多的目的的时候了。
没有好的原材料,是制造不出好的已处理布的。它包括三个含义:一是要应用质量好的原材料;二是要根据需要确定和增加原材料的品种;三是加强对原材料的质量检测。三者互相联系,互相制约。原材料首先是质量好,但是如果没有技术指标,没有检测,那又怎么知道质量好呢?比如在原布处理的重要的原材料中,动物胶的冻力、淀粉的粘度……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技术指标,但目前几乎所有的企业都没有检测,也没有引起大家应有的重视。再有,任何原材料都有它的长处,也有它的弱点,同一种原材料,由于来源的不同又有很多种,它们具有不同的性能,这就需要彼此配合,取长补短。比如说原布处理最常用的原材料――淀粉,如果采用几种淀粉的配合使用,就比使用单一品种为好。再有就是助剂的使用,不同的助剂具有不同的性能,有的能增加混溶性能;有的能降低表面张力,提高涂布的均匀性;有的能消除泡沫……。它们的加入量都很小,但对改善浆料的性能都会起很大的作用。当前,由于普遍存在着“低价竞争”的问题,各个企业都在降低成本上下功夫,压低原材料价格无疑是最重要的手段。但须知,原材料厂商是不会做赔本的买卖的,价格低带来的无非是原材料的质量下降,因此,原材料质量下降就成了非常普遍的问题。我们设想,一个产品,如果没有好的质量合格的原材料,生产工艺又过于简单,质量控制手段缺乏,那还谈什么提高质量、增加品种呢?对于我国涂附磨具行业普遍存在的这些问题,我们绝不是“危言耸听”,必须引起有良心的企业家的高度重视。
投入力量加强质量检测,实际上是一个质量判定的问题。涂附磨具已处理布的质量如何评价呢?它有几个指标呢?有几个企业能够对已处理布进行测试,以确定它的质量是否符合要求呢?原布处理的主要原材料,如:皮胶、淀粉、酚醛树脂,有几个主要技术指标呢?又有几个企业能够对它进行测试呢?这些都没有,或很少,又从何谈起提高原布处理的质量呢?有的企业没有实验室,有的有实验室,又没有几种测试仪器,没有专职的检验人员,这无论如何也是不行的。
原布处理的装备问题也是迫在眉睫的问题,没有好的工艺装备,提高工艺水平只能是一句空话。引进国外先进的原布处理装备和技术,当然是最好不过的了,希望有实力的企业家能在这方面迈出坚实的步伐来。涂附磨具的原布处理装备和纺织印染行业的染整设备有类似的地方,但又有自己特殊的要求,国内目前昆山凯意和邵阳二纺机都已涉足,希望我们的涂附磨具企业能和他们密切配合,制造出质量优良、符合我国涂附磨具生产企业要求的原布处理设备来,以努力提高自身的装备水平。土法上马,自己制造,已经不符合当前提高产品质量,节能、减排和增效的要求。
我们曾经到一些工厂去参观,厂方的陪同人员指着他们经过艰苦努力自制的设备问我们:我们自制的设备怎么样,“白鸽”有的我们都有了,有的我们还作了改进,我们能做出和“白鸽”一样,或者比“白鸽”更好的产品来吗?这叫我们怎么回答呢?我们不是要说“白鸽”多么好,“白鸽”有“白鸽”的问题,目前存在着很多困难,但我们又不能不承认,这么多年来,全国都在做51产品,但至今没有能达到和超过“白鸽”质量水平的。可能不少人不服气,我们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原布处理的关键工序――浸渍,大家都知道,它有几个重要的工艺参数:浸渍槽温度、浸渍槽液面高度、浸渍压力、烘箱温度和风量、机速、张力等,浸渍质量的好坏和稳定,要靠稳定均匀的浸渍涂量、稳定均匀的渗透浆和覆盖浆比例、稳定均匀的产品湿度来保证,而这些因素的稳定又要靠上述工艺参数的稳定均匀来保证,这些参数又都必须按照工艺要求自动控制,由设备来保证。而在我们很多的工厂里,他们的设备都是由普通的定型机改造过来的,很多还需要人工来控制,要完全保证这些参数的均匀稳定,实际是不可能的。如果说“白鸽”的这些参数的稳定性是±5%,那么它们的稳定性就是±10%,甚至更多。大家不要轻看这个百分之几,如果每道工序都如此,那我们的产品质量会是什么样呢?我们的产品质量是不是就是这样差下来的呢?再说一个烘箱的问题,定型机的烘箱内的温差是多少呢?是0.5℃,还是1℃,甚至2℃呢?再有烘箱的供风加热系统,能否保证供风对每个部位的均匀性呢?温差和风量的不一致就造成了布的干燥的不一致,就导致了布在运行过程中变形的不一致以及进一步施胶过程中吸胶量的不一致,大家想想产品质量的不一致是否与此有关呢?“荷叶边”的造成是否与此有关呢?希望我们的企业家们,我们的工程技术人员能够以科学的、严谨的态度来认真研究我们的工艺问题、质量问题,这样就可以明白国外进口的设备、设备制造厂生产的设备和我们自制或改造的设备究竟有多少不同了。
最后,我同意高忠先生前一段呼吁的,希望有眼光的企业家能投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装备,建设几个能够提供中、高档次的处理布的专门的原布处理工厂。在欧美国家,除了几个知名的大的涂附磨具公司以外,很多涂附磨具工厂自己都不处理布,都从专门处理布的工厂买处理好的布来生产。德国ERA公司就是欧洲,乃至世界最大的原布处理工厂,有70多年的历史,设备先进,产品质量好,年产量1500—1800万平方米,60%供应西德本土,30%供应西欧。西德和欧洲著名的涂附磨具工厂都在该厂处理基布,如瑞士SIA、意大利SAIT、西德Hermes、Carborundum、Feldmuhle、Clingspor等。从国内来看,目前差不多所有的涂附磨具制造线都有自己的原布处理,这可能是中国人的小农经济意识,喜欢“大而全”、“小而全”的结果。但是由于资金和技术的不足,它们自己处理的布,无论从质量、还是品种上,又都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都难以满足生产高质量多品种涂附磨具产品的要求。我们认为投资建设几个专业化的原布处理工厂是可行的,在国内、国外是有广阔市场的。
只要我们大家充分认识原布处理在涂附磨具制造中的地位和作用,并从以上几个方面共同努力,我们相信我国涂附磨具原布处理的质量水平一定会得到逐步提高,一定会适应广大用户对涂附磨具的需要,提高我国涂附磨具的整体水平。